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一眼千年!大运河河南段的前世今生|文化中国行·运河新生(一)

大象时政2024-10-12 20:00:38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第十年,中国大运河包括河南境内7处遗产点段。如何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河南新闻联播》推出“运河新生”系列报道,今天第一期,先来了解大运河河南段的前世今生。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戴明希: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这里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2000多年后,承载着人们记忆和想象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在洛河与瀍河的交汇处拔地而起。

金黄色的顶,形似船帆……这座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走进它,你能看到隋唐至今的运河遗址层,你能听到千帆竞渡、商贾往来的运河“声音”。

春秋时期,扬州附近的邗沟开挖,这一锹,撬动了后来的中国大运河。公元605年,隋炀帝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命人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邗沟和江南河,一条北至北京,南达杭州,沟通五大水系的,南北大运河诞生。它全长2700公里,这个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来看时间轴,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前后共持续了1700多年。工程的伟大程度,和万里长城齐名。

河南地处九州腹地,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运河的源头。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戴明希:这幅图叫国脉,猛地一看像壁画,其实是一幅隋唐时期运河的地形图。

以河南段为主体的隋唐大运河像一个巨大的“人”字,一撇是通济渠、一捺是永济渠。

隋唐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融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成就了包括大唐盛世、东京梦华在内的繁荣。隋炀帝迁都洛阳的第一年,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第一次万国来朝的盛况。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戴明希:20米左右的古沉船,是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代沉船,船上有生活舱和货舱。当年,像这样的船只在隋唐大运河上往来不绝。那么王昌龄自洛阳南下赴任,是否乘坐的就是这样的木船呢……

大运河文化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和当下,大运河河南段是大运河的根脉和原点。位于河南省境内的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共有7处遗产点段,分别是含嘉仓遗址、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黎阳仓遗址。

 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目前保留较为完整且仍在使用的运河段落,是当地农田灌溉和排涝的主要河道;通济渠洛阳段,则保留下了含嘉仓、新潭、漕渠、天津桥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而在开封,州桥、繁塔等大运河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清明上河园、朱仙镇启封故园等景区也依托大运河文化进行了深度开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戴明希:大运河,流淌出了大唐盛世、东京梦华在内的繁荣。搭乘历史之船,我们来到了大运河永济渠上的开封朱仙镇。古时,这里是重要的水陆转运码头;现在,这里满满的古韵新风。

大运河河南段的开封,在北宋时期,是通往京城的黄金水道,负责运送物资给整个京城。现在,到朱仙镇启封故园,打卡古建复原的漕运码头、乘船赏景,是当地别具特色的项目。

千年运河在中原大地上留下灿烂文明的足迹。河南9个省辖市的40个县分布着70个大运河遗产点。未来,河南还将打造沿通济渠、永济渠古城发展轴,发挥洛阳、开封、郑州三极核心引领作用,建设七大片区。让这条“黄金水道”在新时代焕发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