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医润疆 让群众享受优质诊疗服务丨玥读·象约天山

大象时政2024-09-03 20:13:43

今天的《玥读·象约天山》来关注河南医疗援疆,让各族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用传统中医药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

在哈密,遇见中医药的那一刻,中华民族的DNA就动了。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河南援疆医生 董林林:给你介绍一下我做的中药产品。这个叫首屈一“枝”。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玥:是一枚戒指。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河南援疆医生 董林林:对,它是对由桂枝做的,具有温经通脉的作用。这个叫掌上明“朱”,它是由中药朱砂做的。再给你介绍个最特别的,这个是由当地的芍药的种子,芍药的根和芍药的花做成的,芍药花又叫爱情花,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三生三世。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玥:听你这么一介绍,我现在觉得中药材都可以这么浪漫了。

这位有点“浪漫”的“文创设计师”其实是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援疆医生,去年11月,他作为第十一批援疆人员来到哈密。神奇的正骨医术,很快让他成了当地的名人。

患者 李建忠:就是,就感觉轻松多了。

随着关节的咔嚓作响,一推一拉之间,董医生不仅解除了众多百姓深受骨科疾病的困扰,也让大家见识到了传统中医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

患者 游惠霞:专门从乌鲁木齐过来的,腰突然后还有腰肌劳损,正了正骨以后,效果特别好。

患者 再娜甫:腰上针灸也有,推拿也有,我们经常(记者:经常过来看?)嗯,经常过来看。

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河南援疆医生 董林林:外地的患者好多咱们给他看病,把他病讲得非常透彻,包括后期的康复的过程,他等于受了一次中医药文化的洗礼。

自古以来,中医药就伴随古丝绸之路在沿线地区落地生根。而河南,作为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地,诞生了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无论古今,河南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医药大省。如何让传统中医药文化瑰宝造福新疆百姓,河南一开始就把中医药作为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玥:中医圈粉三件套,针灸、推拿和汤药。把新疆的玉米须变废为宝,研制成的茶包,可以降血糖。这里的菊花可是新疆特产昆仑雪菊,喝下去,消炎利咽。这个是在新疆广泛种植,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金花葵,能够降压降脂。这些是河南中医药大学苗明三教授来到这儿后,根据本地的药材,研制的新产品。

在历史上,很多药材都是伴随着丝绸之路被引入到中药当中。而随着中医药援疆步伐的加快,新的交融也在加速。

哈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人事处副处长 沈明磊:我们在援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医药特别受各族群众的欢迎,今年我们选派的中医专家达到了35人,建设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研学馆,主要开展中医药文化润疆、中医药技术援疆和中医药产业助疆的研究工作,我们依托我们的中医专家,让他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传递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养生理念和哲学智慧,既看病又润心润脑。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援助就是让中医药的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在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的本草馆,一堂生动的中医小课堂开讲了。辨识中药材,体验抓药过程,了解人体穴位,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奥妙。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学生 热娜:两位医生(让)我们学到了,如果牙疼手疼可以按合谷,如果中暑晕倒可以按人中。

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学生 李秉宸:我没有想到我平常吃的山楂,薄荷可以当中药用,我感觉很神奇。

十年来,河南共投入资金4.3亿元,各级援疆专家接诊31.2万人次,建设重点科室31个,填补医疗空白92个。在哈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河南也在提高中医药人才在援疆医生中的比例,帮助当地建设中医专科、打造张仲景国医馆,让医疗援疆,中医药文化润疆更加深入人心。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玥:采访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援疆的医生,他们不仅仅是医者,更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不光用医疗技术给大家看好病,更希望用诊疗效果、文创产品、文化课堂、中医知识角、科普读物等多种形式,在潜移默化的“润”中,让当地人对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同。就是这种认同,文化更加交融,情感更加交织,我们各个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