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河南大学学子三下乡,探索绿色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财经2024-08-12 09:16:09

2024年7月,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建平站长带领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传承红旗渠精神,豫见绿色水产业”为主题,旨在深化学生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并探索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旗渠精神

一渠绕青山,精神动天下。红旗渠是上世纪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灌溉工程,结束了林县长期干旱缺水的历史。

图为队员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

7月19日,实践团队抵达林州市,首先参观了红旗渠革命纪念馆。馆内的浮雕和黑白照片生动地展现了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的壮观场景,队员们深受感动。随后,队员们前往红旗渠总干渠中最长的隧洞——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关键工程,由三百多名青年开凿而成。队员们在郭沫若先生的书法大字“青年洞”下,体会到了修渠人的艰辛和毅力。

19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任村镇,在这里,队员们采访了两位参与过修渠的“铁姑娘”——陈兰香和赵子竹老人。陈兰香老人自红旗渠修建之初就参与其中,老人对实践团队员说:“我们挖渠是为了吃水,为了浇灌土地种植庄稼,为了子孙后代不过上我们的苦日子。”赵子竹老人则在18岁时就投身于渠首建设,与青年突击队员并肩作战,是红旗渠精神的坚定贯彻者。

图为队员采访陈兰香老人

踏访绿色渔路,助力渔业前行

为了解河南省渔业发展情况,7月13日至7月23日,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各地渔业基地及水产公司。在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中,实践团积极与当地水产养殖企业交流,收集了关于养殖技术的宝贵信息,并采访了多位行业专家,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实践团在张站长的带领下,以深入水产养殖基地为起点,开启了探索绿色水产业的道路。

在开封市水稻乡水产养殖基地,队员们参与了草鱼鱼塘的撒盐消毒处理,并协助渔民进行鱼饲料的搬运与投喂。在渔民家里,队员们与渔民伯伯共进午餐,了解了膨化鱼饲料机器的工作原理与生产过程。通过一天的实践,队员们深入体验了基层水产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对养鱼基地的日常养殖流程有了直观的了解,并且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基层水产劳动者的辛苦。

图为队员在水产养殖基地的合照

探索绿色前沿,推动水产新跨越

随后,实践团探访了颖河中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及翱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技术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这些公司的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在与技术人员的面对面交流中,了解了这些公司的绿色产品在水产业中的应用。

据了解,颖河中药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中药产品在水产养殖中显示出比传统抗生素更环保、更安全的优势。张站长强调:“中药不仅能实现绿色健康的水产养殖,还能改善医疗条件,降低成本。”河南德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自主筛选菌株和研发绿色生物制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针对水产专用的乳酸菌等的研发,为绿色水产养殖带来了创新性的技术支持。翱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复合盐产品在绿色水产领域有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产品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改良水质,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破坏水体胶粒,增加有益菌种群数量。”相关专业人员讲解到。该公司的环保技术不仅改良了水质,还为水产动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图为队员在了解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餐品

在此次实践探访中,队员们了解了中药、菌类以及复合盐在水产行业中的创新型应用,深刻体会到创新与绿色发展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意义。企业以不同方式展现创新力量,改良水质,推动行业进步。大家深知只有坚持创新和绿色发展,才能让水产养殖行业迈向更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图为队员在参观饲料车间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的艰苦奋斗与未来的创新发展。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和一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仅在历史长河中触摸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力量,也在现代水产业的发展中看到了科技创新与绿色理念的融合。在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要将这份宝贵的经历化作前行的动力,不断开阔视野、锻炼意志,在各自的领域中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用所学知识推动水产业的绿色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解晋阳 贾一松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