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生态屏障—河南大学生态守护调查团开启实践之旅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部署,我们依托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晓老师的生物互作与生态安全实验室,组织了“青春助力物种普查,同心共筑生态屏障——河南大学生态守护博士实践调查团”,进行关于黄河沿岸入侵植物抵御植食性昆虫机制的实践调研,开展实践活动这一周来,我们三下乡团队在孙晓老师的领导下,于生物互作与生态安全科研基地中进行了一些前期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仪器准备须先行。为了全面观察实验植株,需要把大棚中种植好的植物移栽到气候室,而在此之前,先要对相关仪器进行清洗,整理,拼装工作。就同炒菜前的备菜一样,这是实验研究前至关重要的步骤,若处理不当,会大幅影响后续实验准确性。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做好准备,才能走得更远。
种苗喂虫并齐驱,实践方能出真知。要研究入侵植物,首先要有充足的相应植株。在大棚中,团队成员在指导下把蛭石盆栽中入侵植物的幼苗移栽到更富有营养的土盆栽里面,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又费时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仔细理清错综复杂的植物根系,以免伤及幼苗,完成后还需要每两天浇一次水以保证植物生长有充足的水分。伴随着同学们的细心呵护,植株们茁壮成长,待植株生长到一定时期后,便可开始植物抵御植食性昆虫的相关研究,需要先用采摘的入侵植物的叶子来喂养天敌昆虫。而喂虫这项工作,和育苗一样,也是一个费时且考验耐心的工作:叶片每天都要更换,且由于二龄昆虫极其脆弱,同学们需小心翼翼地操作。从陌生到熟悉,从笨拙到娴熟,在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下,这些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科学实验来帮忙,数据分析显真理。在植株成熟后,小组成员们将植物样品放进离心管里,加入甲醇提取三萜类化合物,根据三萜类物质在高氯酸作用下与香草醛生成有色物质这一原理,利用浓度与吸光值的关系绘制的标准曲线,来测定总三萜含量,从而判断入侵植物抵御昆虫取食的能力。在实验期间,同学们秉持着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熟知实验理论,牢记实验步骤,正确利用科学知识以得出准确结论。
对黄河沿岸入侵植物抵御植食性昆虫机制的实践调研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有力反馈,我们将继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一份光,献一份热,守护这片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土地。
#大象新闻蒲公英计划#
责任编辑:用户_1815608448742109185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