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农高区里看丰收丨“麦”向丰收·“三夏”观察

大象时政2024-06-04 19:15:02

周口农高区是河南唯一的国字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那里一场关于小麦种植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借助先进的智慧农业技术,小麦实现了从耕种到管收的全流程智能化,一起去看看智慧三夏不一样的场景。

【字幕】6月2日 周口郸城  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屈丰:我现在是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的小麦高产示范区内,这里呢据说是整个示范区的控制中枢,它不仅有大脑,而且神经也覆盖了十万亩的农田,对于小麦的生长情况是了如指掌,耕种管收一肩挑。

【现场】

农高区智慧物联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西北风,0.9米每秒,空气湿度36%。

农高区智慧物联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土壤温度29.8,土壤湿度29%。

农高区智慧物联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系统一切正常。

这个指挥中心就像“超级大脑”,掌握着农田基础信息数据、实时传感监测、智慧粮田时空信息、粮田生产决策支持等多个平台,密切关注小麦的收割最佳时期。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智慧物联网指挥中心专家组组长 袁文先:这个画面就是咱通过卫星遥感取得的咱周口农高区的一个平面植被覆盖图,绿色部分代表城区和道路和绿色植物,红色部分代表我们核心区的小麦分布图。

记者:这个红色我看是有浅一点的,有的深一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袁文先:说明这个小麦它的播期不一样、长势不一样、成熟时间不一样,红色越深的地方表示这个小麦亩穗数越多,长得越稠,成熟度越高,越接近收获。把核心区的小麦调出来一块,我看看啥情况现在。

周口国家农高区智慧物联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 侯斌:这个地块种的是郑麦1860,目前小麦已经进入完熟期。现在这个小麦的湿度是17%。

袁文先:园区小麦可以开镰收割了。

一声令下,研判的信息从智慧中心飞向了地头种粮户王雷的手机上。与往年不同的的是,操作人员通过手机,就让无人驾驶收割机开始了全天候收割。王雷的100多亩种子田很快就完成了作业。

种粮户 王雷:收割效率提高了20%,通过实打实收今年的亩产达到1300多斤,比去年增加了10%。

与此同时,指挥中心根据土壤墒情、病虫情等数据采集和监测传感网络,在种植大户刘相忠的地头,发现了接下来种植玉米的潜在隐患。技术人员迅速抵达现场。

农高区技术员 王立华: 一个是玉米螟、一个是二点委夜蛾、对秋季的作物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我们(要)按照信息抓紧准备药剂。

种植大户 刘相忠:以前靠经验、靠观察看还不准确,现在有了物联网检测以后,准确地给我们反应出来虫情、墒情、其它一些情况,心里比较有底气。

据了解,结合河南实际,周口国家农高区以黄淮平原高质高效农业为主题,以小麦为主导产业,全力实现智慧粮田“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等生态发展模式。

周口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 王维思:10.6万亩的数字农田,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技术,实现了小麦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智慧农业的全程产业化。

【AI看三夏】

河南规划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示范区要实现“六化”: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

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灌溉、智慧气象系统,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走进农田……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