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链群发展 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矩阵 | 新型工业化

大象时政2024-06-01 19:38:20

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核心增长极,郑州市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通过龙头引领、链群发展等,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矩阵。

在郑州的这个全球最大的客车舱门生产车间,记者发现这里的机械臂,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机械”——柔性流水线上送来的舱门铝板各式各样,但机械臂始终都能做到精准作业,而这一切离不开这样一个智能视觉传感器。

智能视觉传感器研发设计负责人 苗庆伟:这样一条柔性生产线,有2000多款铝板,现在靠这个传感器全管住了,效率和准确度进了好几个台阶。 

新场景催生新需求,在郑州这个智能传感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科研团队正在加紧研发一款柔性触觉传感器,它还有个名字叫“电子皮肤”,可以用到人形机器人上。

汉威智能传感器实验室研发总监 熊作平:你看你手指不同位置的不同压力,都能给你显示出来,这么轻的羽毛都能感觉到,其实在这个很小的区域里面,它集成了有100个传感点,灵敏度很高,响应速度也比较快,大概在1毫秒左右。 

在郑州智能传感谷,记者发现,一边是科研机构加快研发新产品,一边是企业在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传感器。在智能传感谷里,这样迷你的供需对接会随时举办。

参会企业:我们带来的是航天航空(用)的温度传感器。

参会企业:超声波气象传感器。

参会企业:激光气体传感器。

目前,郑州拥有约3000家传感器相关上下游企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在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张图。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 王永军:西边主要是集聚了一些高校智库,为我们的传感器产业提供一些新材料,信息技术的一些支撑。东边主要是我们集合了新能源整车厂和智能终端(厂商),这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应用的场景。

郑州市又在酝酿,打造一个“共享生产线”,让传感器相关企业可以有更好的环境进行创新。在郑州市高新区一个面积51000平方米的高等级车间将拔地而起,100多套高端精密制造设备将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实现共享、共用,为各家传感器企业,提供中试以及小批量制造服务。

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马世光:每个企业自己建不划算,而且维护成本很高,所以我们就想那做成一个公共平台,一个共享产线,让所有的企业都来用,来这里做研发,做小批量生产,随时都能来,来降低他们的创新成本。

智能传感是郑州突出打造的“1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按照做大规模、做优布局,做高能级、做强竞争力的思路,郑州市将加快推进紫光超级智能工厂、惠科显示、东微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达到7000亿元。而类似电子信息这样的产业集群,郑州市谋划了20个。

河南省委常委 郑州市委书记 安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离不开适宜的温床,良好的生态。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 、汽车制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20条重点产业链。前瞻性布局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中科曙光智能超算等算力中心,率先建设中部地区第一张城市算力网,促进多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借力、交织融合、协同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矩阵,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