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新”声 | 让高标准农田“高”起来

河南新闻2024-05-06 10:32:33

新质生产力如何培育成型?从哪里可以见微知著?在企业数智化生产线的指令声中,在实验室创新研发的测试声中,在田间地头智慧管理的键盘声中……今天的《一线“新”声》我们来到周口项城,看看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如何让高标准农田“高”起来:

“目前小麦需要及时补充养分和水分,我们用无人机撒肥后,现在正利用智慧喷灌进行浇水,促进根系生长。”

在周口项城市高寺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赵长兴正在用智能喷灌设施给小麦“喝水”。1000多亩地,以往灌溉一次需要几十个人忙活好几天,现在摁下按钮就能搞定。

优质高效的高科技农业装备改变了劳作方式,让农民从“苦干家”变成了“指挥家”。站在田间地头一眼望去,示范区内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农业气象监测、苗情、虫情等监测设备也应有尽有。有了这些田间“耳目”,云端“大脑”——项城市“智慧粮田”运管中心就能对示范区内7.5万亩高标准农田“精准把脉”“因苗施策”。

项城5G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技术负责人张鹏真:“气象站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等数据,传回大数据处理中心,由农业专家提出精细化管理方案,让现场人员按照精细化标准去执行,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粮食要丰产,单产提升是关键。今年我省把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的头号工程,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打造小麦高产示范区,率先推动肥水一体化管理、防灾减灾、病虫防控、“一喷三防”、适时收获、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李宪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体现在‘三高’:投资高。亩均达到了3000—4000元,超过一般高标准农田一倍多。标准高。示范区进一步提高了道路、灌溉和排涝标准,增加了信息化等‘新基建’内容,突出了耕地地力提升和生态保护。产量高。示范区亩均可增加粮食产能200斤以上。”

物联网、大数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目前我省已经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不少“靠天田”变成了“高产田”。今年,我省将全面推行“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投入标准低、融资还款难、建设运营相脱节”等顽疾对症下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综合效益。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孙巍峰:“我们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到‘十四五’末我们要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我们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力争到2025年我省的粮食产能跨上1400亿斤新的台阶。”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