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宁陵】白蜡杆变成“摇钱树”

宁陵县融媒体中心2024-04-18 08:41:39

提起潘从正,可谓家喻户晓。他抛家离舍,扎根沙滩,缀网劳蛛,植树造林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把曾经风沙遍野、寸草不生的“万碧风口”变成了万亩绿林,被时任林业部部长罗玉川称赞是“林业上的有功之臣”。新华社原社长穆青曾四次采访潘从正,与他结下了深厚友谊。30多年过去了,经他推广的白蜡杆,已经与酥梨、花生一起被誉为“宁陵三宝”。

图片1.png

如今,再次踏上潘从正的家乡石桥镇,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枝繁叶茂的白蜡条,迎风而立,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在宁陵县石桥镇前赵村的白蜡杆加工厂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校直、烘烤、磨光、包装,一道道工序之后,一根不起眼的木棍就变成了笔直光滑的武术棍。

图片2.png

村民潘正霞说,她在这里打工,一月就能挣四五千块钱,工厂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提起白蜡杆,该村很多人对它怀有深厚的情怀,平常看惯了白蜡杆微风习习、摇曳生长的美姿,听祖辈们讲述着白蜡杆的故事,在艰苦的年代,沙区的群众靠它维持生活,成了农民的“救命树”,沙区的“防风树”,战争年代又成了游击队的“藏身树”,如今又成了当地的“生态树”“观光树”“摇钱树”。

图片3.png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效益也像滚雪球式的提升。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驻石桥镇前赵村第一书记薛军民与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拉长产业链,生产武术棍等体育竞技用品,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村委发展多家大型加工厂,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一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仅在厂内务工的农民就有200多人,平均每月收入5000元以上,生态林业白蜡杆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

图片4.png

白蜡杆不但具有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自然拉力,以其弹性、韧性受到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制作少林棍、太极枪的上乘原料。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宁陵人把白蜡杆视为“沙地之宝”、致富的“摇钱树”。

目前,宁陵县白蜡杆栽植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白蜡杆1000多万根,白蜡条750万公斤,仅根条原料就有20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与酥梨、花生并驾齐驱,成为当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三驾马车”。

(文图/庄业理张文惠)


本文内容系原创 版权归宁陵融媒

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宁陵

投稿邮箱:nlrm2021@163.com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