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百姓微律所丨赏花季校园成“公园”私家车进校引冲突谁之过?

大象新闻2024-04-01 08:40:44

一年一度的武汉大学“樱花季”逐渐迎来最佳观赏期,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预约进校赏花,但随着游客数量的剧增,一些问题开始暴露,例如私家车游客违规入校并与学生发生冲突,黄牛高价带校园人员进入等等,春意盎然的樱花季变成了武大师生每年必经的一场喧闹,这样的困扰在全国高校间并不少见。大学校园是否有开放的法律义务?校方对来访校外人员的违规行为如何处理?腾讯新闻与大象新闻共同推出“百姓微律所”系列公益普法直播栏目,邀请专家律师针对热点事件以案释法进行主题法律科普。本期为系列第十五期,邀请的嘉宾是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 

 以下是访谈实录,有删节。

 一、案例分析

大象新闻:3月14日,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视频称,武汉大学校园内一名学生与游客发生冲突,两人扭打在一起,现场有保安劝阻。一名网友在视频下方自称是学生方当事人,其留言称,因梅园附近堵车,一辆奥迪车在路中间多次按喇叭,自己确认司机不是老师而是游客,遂上前质问。期间,司机儿子朝其“吐唾沫”,并称“大学生怎么这么没素质”、“我开奥迪过得比你好”。双方随后爆发了肢体冲突,最后被保安拦了下来。武汉大学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不允许开车进入,已经反映给相关部门处理,涉事学生人没事。武汉大学社会公众预约通道的“来校须知”第5条明确规定:“因校园内道路交通条件有限,预约入校参观人员乘坐的各类车辆禁止入校。”请问,游客开私家车入校本就违反规定,违规车主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学校是否有权利进行处罚?

周兆成:不少游客希望能到一些高校去朝圣,或者感受下校园气息,这样的动机无可厚非,但校园秩序是需要维护和管理的。校方在不损害学生的读书环境为前提的情况下,是可以开放一些场地供游客参观的。

对于游客来讲,开私家车进入武汉大学,显然违反了学校规定。同时,涉事游客又和学生爆发了肢体冲突,如果导致学生受伤了,有可能会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学生来讲,尽管是在制止私家车进入校园的不当行为,但可以优先选择报警或者向校方反映,像这样发生互殴行为,一来有损斯文,二来自身也是不当行为,甚至也有可能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在发生这类事件时,校方是有权利对私家车进行管理的,可以对车主进行警告罚款,甚至禁止入校。

大象新闻:游客违反规定开私家车进入校园,如果发生车祸,校方是否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周兆成:民法典中有专门强调校园安全保障的条款。学生支付了学费,进入学校读书,那么校方就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如果校方怠于监管,导致第三人对学生进行了人身损害,校方要承担责任。假如私家车进入校园,发生交通事故致学生受伤,或者校外人员进校对学生抢劫、殴打,学生是可以起诉学校承担责任的。

 

大象新闻:3月1日是复旦大学调整进校规则的首日,社会公众可直接刷居民身份证或随申码等证件进校。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开始对校外人士开放学校食堂用餐。食堂对外开放属于校园对外开放的“配套”措施,解决了校外人士来校园参观时的吃饭问题,这个举措充满了待客之道与人文关怀的精神,为校外人士的参观提供了便利。根据相关提示,校外人士在食堂就餐时另收取50%搭伙费,即便如此,其整体价格仍显得便宜,因此吸引了众多校外人士前来体验。请问,高校食堂对来访游客收取搭伙费合理吗?

周兆成:首先,高校在不影响在校生权益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对社会人士开放是值得肯定的。其次,学校的食堂往往都具有公益性质,学生的伙食费中有国家的补贴,但补贴并不针对社会人士,因此对外适当收取一些搭伙费可以弥补校方的部分亏损。如果任由大家涌入食堂来吃饭,校内跟校外价格差距太大,也会导致很多校外人士索性就不在家里做饭了,都跑到高校里面吃饭,客观上可能会导致一些哄抢混乱等问题。此外,只要收取的费用合理规范且具有可持续性,也不失为学校创收的一种方式。

大象新闻:除食堂外,高校其他资源如体育场馆、自习室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保障开放的同时满足师生的正常需求?

周兆成:首先,从世界各地高校的经验来看,国外很多高校都是跟社会、跟城市融为一体的。二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可厚非。第二,个别高校把自己的校园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也是一个资源的合理使用,前提是把握好尺度。因此,高校资源对社会开放,一定要以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作为前提,否则产生学生和学校的矛盾,就得不偿失。同时,校方也要避免滥用学校资源,不能盲目用来创收,这一点也要把控好。另外,校方还要进一步加强安保,避免不法分子混入校园。

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开放,能够展现一个高校的大气格局,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关切,当然客观上也能提升自身在高校中的竞争力和排名,很多小朋友在寒暑假期间和父母到名校去参观,很可能就此在心灵深处种下将来考名校的种子,这也是高校之间互卷的一种体现,也是好事。

 

大象新闻: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根据李植的文章介绍,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但是最近一天入校时,保安在校园里追了他半天,跑步没追上又骑了自行车来追。最后以李植向保安出示工作证结束。据李植在文章中的说法,北大校园出入要查证件始于2008年。在此之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他在文章中认为,“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请问,从现实来看,我国高校实现完全开放的可行性高吗?哪些方面是不便向游客开放的?

周兆成:对于高校来讲,开放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也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满足公众对知识的一种渴望。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去清华北大还是很容易的事情。那时是很开放的状态,也感觉并没有让学校增加很大的管理成本。后来很多高校的管理者,之所以将大门一关了之,可能是为了杜绝一些安全隐患,同时也省去很多其他麻烦。

从我个人观点,高校即便要开放,也不是所有区域都可以开放,像有些实验室、科研设备区域、学生宿舍等敏感区域,是不适合对外开放的。还有教学楼等区域,也不适合对外开放,因为它要保证一定的安静和私密性。除此之外的一些场所,可以适度开放,但也要定时,这样才不会给学生带来冲击和干扰。

大象新闻:有人说大学自带公共属性,面向公众开放是高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国在法律法规层面对此有什么规定?

周兆成:按目前法律规定,高校的公共属性更多的是强调它的公益性特点。我国并不像国外那样,很多高校是私人的,它更多是国家所设立的,归教育部所管。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是经过选拔和考试的,就读期间的相关费用,国家有一些财政补助支持。我国高校强调的更多是这样一种属性,但并没有规定高校因为带有公共属性,每个人就可以随便进出,那样的话会给校方的管理带来一些障碍。

 

大象新闻: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有“黄牛”在网上公开报价360元可进清华或者北大,甚至部分“黄牛”手中的预约名额被购买一空。从去年7月8日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恢复了校园预约参观通道,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校园。然而,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发帖称,北大清华的校园参观预约“秒没”。有网友称“每天三四个手机蹲守都抢不到”,还有网友询问起其他的入校途径。在清华北大的微博超话中可以发现,这里早已经充斥着各类“求带入”“有偿预约”的求助帖,多数为外地来京的游客发布。在这些帖子下方,不时有“黄牛”在评论区露头,留言表示可以提供有偿预约服务。一位声称可帮忙预约进校参观的“黄牛”向记者表示,进入清北的门票价格为单人单校360元。另一位“黄牛”价格稍低,收费标准为清华大学350元、北京大学320元。当被问及多人及儿童如何收费时,两位“黄牛”均表示,收费按人头算,不分儿童、成人,如果预约人数多可以便宜一些。北京大学保卫部曾发布违规情况通报,称发现一支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发布预约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预约,由多名校内师生预约入校。对此,北大的处理结果为,关闭组织人员物理学院博士生袁某兴的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不再恢复。同时暂停该团队校内预约人员的预约入校系统使用权限2个月。目前,清北进校方式中被官方认可的预约进校渠道均为免费。清华北大都曾明确表示抵制有偿申请预约入校的行为。清华表示,清华为教学科研单位,非旅游景点,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抵制黑导、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北大也明确,校园参观不收取任何费用,拒绝以任何名义提供参观服务的有偿预约行为。请问,高校预约中“黄牛”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些法律法规?处罚标准是什么?

周兆成:对于校方来讲,要想杜绝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变被动为主动,学校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每日开放固定名额供游客预约入校参观,游客持身份证都可以预约;另一方面,也要在学校的多种场场所进行普及宣传,杜绝黄牛或者黑导游代预约进校的情况。

按照法律规定,黄牛利用信息差欺骗游客,进行根本不存在购票的收费参观高校,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可能涉嫌诈骗;如果提前告知游客收取费用来提供预约进校园的服务,那可能不涉嫌诈骗,但涉及到非法经营,如果是旅行社等公司行为的话也构成犯罪。当然往往有些黄牛在预约的时候也是利用高校的一些漏洞,或是和学校里面的学生勾结,这也提醒高校的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不能成为这些不法分子敛财的工具。

就黄牛个人来讲,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会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甚至构成刑事犯罪。对于校方来说,可以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管理一些违规行为,但不能滥用私权,对黄牛之类的违法行为还是优先报警,现在其实也有派出所驻在很多高校里。

 

 二、法律解读

大象新闻:大学校园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是否有开放的法律义务?拒绝校外人员入校合法吗?

周兆成:对高校来讲,目前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要对外开放。首先,高校是公共资源,并不是对某一类人开放,或者对某一类人不开放。它的开放性更体现在入学的门槛上。其次,通过高校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面向社会的,这体现了高校对社会的责任,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有权利进入高校享受资源。它其实是有差异的,你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跟学校没有任何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那显然高校有权拒绝你进入。

高校是可以封闭的,但是在道义上,社会各界希望高校能够包容一点,对普通游客开放,但这不是法定的义务。

大象新闻:大学校园管理具有自主权,对于校园秩序、治安管理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周兆成:首先有保障师生安全的义务,这是民法典明确规定的。其次还有科研的义务,因为高校建立以后,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包括我们纳的税也有很大一部分投入教育,那么就要保证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有富余的情况下还要反哺给社会公众。

大象新闻:大学校园开放,造成学生学习生活资源被侵占(食堂、操场、图书馆)、道路拥堵、噪音等,学生如何维权?

周兆成:如前所述,校方跟学生之间,有一个安全保障的义务。学生在高校读书,校方要保障其安全。如果说学生被校外人士殴打了,一方面可以追究校外人士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追究校方的管理责任。学生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的管理不善,导致自己受到伤害。这里面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行政方面,一个是民事赔偿层面。

另外,高校的资源和设施是有限的。如果因为过度开放导致很多资源被校外人士占用,影响了学生的的学习生活,校方也是要担责的。所以,我的观点是,鼓励高校对外开放,但要严格管理,保持边界。

大象新闻:很多大学都是建设在老城区附近,绿地比较多,活动设施丰富,但周边的普通居民却相对缺乏这类场所设施,希望高校开放相关资源供自己使用。如何在既要保护好学生,又能让校园绿地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之间来平衡?

周兆成:站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哪怕封闭也不希望有外人熙熙攘攘进来干扰。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不能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最后遭到学生投诉,或者向教育部门举报。站在公众视角,城市绿地非常小,只有高校里面有这么好的资源,理应开放。

从公平公正的法律角度看,首先,应该鼓励资源的充分利用。但利用是有边界的,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其次,学校的公共设施能不能用来对外经营,有没有相关的收费许可证,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大象新闻:过量的游客数量使得不文明行为剧增,校方有权进行罚款吗?

周兆成:高校没有直接的执法权,不能对游客直接进行罚款。但从民法典的另一个角度看,高校是校园财产的所有权人,武大的樱花树是校方的,游客随意攀折破坏,校方可以报警,由公安机关来调解赔偿,也可以针对花的价值直接跟游客进行协商赔偿。校方可以表示,我虽然没有处罚权,但游客损坏我的东西,这个罚款是给我的赔偿。这种情况下也不好认定对游客收钱到底是罚款行为还是被损害方合理的求偿行为。

另外,高校和公园不同。公园的属性就是对市民开放的,供大家游赏,但是高校的属性并不是给大家旅游的。尽管大家觉得武大樱花非常美,但这只是网络发达后,大家对校园景色的一种点评。从它的属性上讲,这些樱花也不是给全国人民欣赏的,更多的是服务于校园里的师生。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吹毛求疵,给校方过度压力。

大象新闻:高校要求访客入校登记,避免过度信息收集的合理范围是哪些?访客信息被泄露如何维权?

周兆成:首先,对于进入自身管辖区域的访客,高校有权要求对方进行必要的登记,但是权利也是有边界的,只能登记和进入高校相关的信息,其他个人隐私是不可以采集的。像身份证和联系电话都属于必要的信息,以防在校内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其次,高校对登记的信息也负有保密义务,随意泄漏就会涉嫌违法犯罪。

对于游客来讲,如果想进入这个校园,就要遵守学校的规定。有些人一方面想进入校园,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服从学校的管理,显然是比较双标的。

大象新闻:高校开放之后,校园内外管理和服务保障的难点在哪里?

周兆成:第一,校方要展现出开放的姿态,开放合适的校园场所吸引游客免费参观,也是一个宣传的手段。有很多高校在每次高考季的时候都会到全国各地去做宣传,还不如在日常的开放中潜移默化地宣传学校。但如何适度的开放,又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是个很大的难点,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引发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多方之间的矛盾。

第二,高校在必要的开放中要给游客提供便利和良好的服务,工作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如果外地游客来到北大清华对相应的服务感受很差,告诉自己的孩子打死都不要来考,那肯定是有问题的。校方要理顺管理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学的公益属性,让大家进来以后能感受到学校的友好和善意。

第三,校方可以考虑利用校园资源为学校适当创收。那么多游客趋之若鹜来高校学习参观,完全可以搞一些科研或者艺术类的集训营,既可以满足游客心愿,也可以为学校创收,同时也让部分贫困学生有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我觉得,任何一项措施的实施,都要追求一种多赢的结果。不损害社会,不违反法律,又给国家创造税收,又能使学生得到才艺技能展示,这一点很重要。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