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听 | 不准农民自己炒茶?“标准化”不是一“封”了之

大象评论2024-03-29 17:04:27

评论员 李长需

农民就不配炒茶了?

有网民发视频称,“张家界农业局不准农民自己炒茶了”。视频显示封条单位系“永定区莓茶生产加工棚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3月28日下午,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回应,莓茶系当地重点发展项目,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关停小作坊,后续将落实办证事宜。

要实现标准化生产,就得全部关停小作坊?张家界永定区农业农村局的逻辑,似乎有点站不住脚。仅因为担心村民用小机子炒出的茶叶品质得不到保证,砸掉花几千万宣传得来的张家界莓茶招牌,就予以全部封杀,这是权力的霸道和任性,更是无视百姓切身利益的懒政行为。

担心的事儿就等于事实吗?不一定。并不否定,小农户用小机子炒出的茶叶,不符合“标准化”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并不代表所有的小农户生产的茶叶都不“标准”,要不然那些民间手工制茶大师,也就不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了。一刀切地全部予以关停,切断了所有农户炒茶的可能,既不尊重市场规律,也有为制茶企业搞垄断“背书”的嫌疑。

搞标准化生产并非不可以,但“标准化”应该对所有企业和个人开放。张家界市曾主导制定过《张家界莓茶种植技术规程》和《张家界莓茶产地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这两项标准,无论对制茶企业还是对小作坊来说,都是同样适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执法时,判断的标准是制茶企业或小作坊有没有按照两项标准进行种植或加工,而不是根据规模的大小。企业规模再大,如果种植和加工不符合上述两项“技术规程”,你就能认定它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小作坊再小,如果种植和加工严格按照上述两项“技术规程”,你怎么能判定其不符合“标准化生产”而予以关停?

很显然,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判定标准,是值得商榷的,以小作坊之“小”而担心其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执法依据,而非以产品的实际品质为执法依据,显然是荒谬的。司法上还讲究“疑罪从无”,在这里却变成了“因担心成罪”,这对小户茶农是不公平的,也是对市场规律的蔑视。执法部门该下功夫做的,是对市场产品的监管,而不是不去监管而直接停掉人家的生产。

在该起事件中,办证加工似乎成了关停之所以站得住脚的理由。但这个理由却让人有不少疑问:既然加工需要办证,为何不是在采茶季之前让农户办证,而是要“后续将落实”?办证是不是只是逼迫茶农将鲜茶叶卖给企业统一加工的借口?政府整治小作坊的行为,是不是像不少人质疑的那样,有为企业搞市场垄断“背书”的嫌疑?

这些疑问,事关茶农的切身利益,相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尽管张家界莓茶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称,茶农与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价高于茶农自售价,不会让茶农利益受损,但从茶农发视频予以曝光来看,茶农似乎对此并不认同。毕竟,鲜茶叶与炒好的茶叶的售价,有着不小的差距,其间的利润差别也是很大。

张家界永定区实现标准化生产,保护张家界莓茶品牌的初衷是好的。毕竟,作为张家界莓茶的主产区,其莓茶产业已成为该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当地5.5万人的就业。

但保护品牌,不能用力过猛,不能搞一刀切,既要保证制茶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也应该扶植小作坊走上“标准化”道路,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去接受市场的考验,而不是让一家或几家独大,形成垄断性经营。那样,并不能形成良性的莓茶生产经营生态,更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很难实现自己的初衷。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