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听 | 导师多久见一次学生,该立规矩了

大象评论2024-03-26 17:39:55

评论员 李长需

研究生导师应该多久面见一次自己的学生?

据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网站消息,山东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已增设“导师指导”模块,全体研究生导师每周要与所指导的研究生见面一次,可选择线上见面,见面情况需在系统中记录,作为导师考核依据。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这项规定,颇为引人注目。不少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但学校宿舍等硬件很难跟上,而且导师有没有精力对每一个人负责,让人心生疑虑。

这几年,吐槽跟导师见面少、联系少的,不在少数;更极端的甚至一年只见一次导师,让学生处在“散养”的状态。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不止一个。其中,有导师不太负责任,拿着指导经费,却不愿意去认真“指导”;有导师志不在教学,热衷于在校外参加各种活动、担任各种社会职务,没有多少时间指导学生;有导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开公司、发论文、评职称等个人利益之上,无视学生的培养;还有的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人带数十名研究生,指导不过来。

无论哪种原因,导师对研究生“指”而不“导”并不公平,也不利他们的学业。研究生多与导师见面沟通非常重要。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传记里,有一个细节是费孝通在清华人类学系读研时,他的导师俄国著名人类学家史国禄,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查看其研究和学习进度,并及时给予指导或调整。这样的一周一面,对费孝通一生的学术影响很深远,他曾说:“如果要是硬问我这一生在社区研究上有什么‘得力武器’,我想到的也许就是从史老师那里学来的‘类型比较法’。”

费孝通跟导师的一周一面,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在今天研究生扩招后的高校。主要原因,除了导师的不负责任之外,还在于不少高校在监督和奖惩机制上,并没立下多少规矩,对不好好带研究生的导师,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奖惩。

此番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率先立规矩,给那些以忙为借口不顾学生成长的导师,划下红线,留下记录,以后导师上岗资格、评奖评优等,都要拿这些记录做依据。这些硬性规定,让导师再不能当“消失的他”,不得不抽出时间来认真对待。当然,这种形式,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来保证导师们的一周一面不敷衍、不凑合。这对研究生而言,很重要,他们需要一周一面,更需要有质量的一周一面。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这种做法,有普遍意义。尤其是被学生吐槽较多的那些院校或导师,应该研究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做法,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让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变成真指导。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