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韩国作家:“汉字由韩国人创造”,韩网民:看得我尴尬

河南卫视2024-03-19 06:00:00

不久前,韩国作家金振明在韩国电视节目中发表颇为荒谬的言论:“韩国人长久以来存在‘历史误区’,认为汉字并非韩国所创”;“实际上‘汉字不是中国人创造的,而是由韩国人创造’”。

此言论一出,随即遭韩国网友“拆台”,有韩国网民表示,看完节目后感到很“尴尬”

还有网民评论说,“(金振明)他疯了。”

 

有网民表示,“我忍着看完了(这个视频),感觉像是什么‘创造科学’的逻辑,看得我非常尴尬”。

有韩国网民称,“为什么你还要觊觎汉字呢,韩语的发音很适合韩国人语言表达(方式),这就足够了。”

还有网民称,“金振明(他)到底还是疯掉了。”

还有人说,“那些自称为历史小说家的人(都有一个倾向),大部分都未经验证就随便胡说。”

追溯韩国与汉字的关系,必须提及汉武帝对朝鲜半岛的东征。他在该地设立了四个郡,统治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从而大量引入了汉字和汉文化。

 

 

PART 01

从「吏读」到「谚文」,韩国由汉字书写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文字」。

最初韩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系统,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至统一新罗时代(668~901)新罗人薛聪创立吏读,这是一种汉语和韩语混合的书面语,字形采用汉字,语法则采用朝鲜语系统。直到1910年,也就是日本吞并朝鲜之前,「吏读」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大量中国文化透过文字输入,部分韩语保留了汉语中古音,像是「图书馆」、「感觉」、「机会」等词汇,几乎与中文一模一样,听发音就能识别字形,相似度极高。还有许多词汇的发音与中文非常相似,因此无论是韩国人学中文还是中国人学韩语,在背单词时都感觉非常亲切和容易记忆。

众所周知,韩国在本国文字创立之前,文献整理和历史记载主要依靠中国的古汉字,直到朝鲜时期世宗大王于1443年成功创制“训民正音”以后,韩国才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即使这样,历史上两班贵族阶层以及官方和民间的书籍文本中仍然保留了使用古汉字的习惯。韩国儒家经典文献《退溪全书》、《栗谷全书》、《燕行录》等都是使用古汉字来记载的。朝鲜士人研读中国四书五经,以科举考取功名,必然需要扎实的古汉语功底。事实上,训民正音的字母系统直到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后来在韩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废除汉字或者禁止使用汉字的运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韩语中确实存在三分之一以上的汉字词。汉字是连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汉字作为桥梁,韩国对学习中文的热情不减。在韩国,学习中文的人口众多,2016年留学中国的韩国人数超过了留学美国的人数。在韩国有一位中国老师教授汉语会话课,学生们的年龄跨度很大,最年长的有77岁,最年幼的有11岁。

50岁以上的学生们在小学时都上过汉字课,他们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甚至能认得繁体字。很多词汇听不懂意思,但一写出来就能理解了。年轻人学习汉语大多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而退休的中老年人学习汉语则是出于兴趣,除了想去中国旅行外,还包含对中国文化底蕴的兴趣。

当老师上课补充一些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经典著作,以及传统节庆时,这些老年学生们都会点头称是,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他们还能补充更多的知识。有一次要求学生们介绍中国四大美女,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杨贵妃;谈到《三国演义》,他们纷纷说出一大堆自己喜欢的人物名字,而年轻的学生却一筹莫展。

PART 02

从仓颉造字走到《说文解字》编撰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三千多年前甲骨文被发现,打开了中华基因传承的密码。从仓颉造字的古甲骨文被发现,再到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矗立着一部恢宏的“文字大典”,讲述着中国文字,特别是汉字的神奇与伟大之处。

这就是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它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系统诠释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让我们从三个故事讲起。第一个故事,发生在3000多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翻车现场”。商王武丁驾车追逐猎物时,马受到了惊吓,现场翻车。甲骨文精炼地刻下四个大字——“子央亦坠”。这里的“亦”字用得很巧妙。另一个坠车的是谁呢?应该就是商王。

这个故事记载在殷墟甲骨文上。这里出现了“车”字的两个有趣写法:一个是车轴断了,另一个是车翻了。两个字,便高度还原了车祸现场的惨烈。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关于一件嫁妆。

西周贾国国君贾伯的长女孟姬将要嫁往世国,路途遥遥,此生或难再相见。贾伯命人为她铸造铜壶一对作为嫁妆。

壶盖外侧有短短8行33字,向我们诉说着一位父亲对女儿远嫁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是一则败诉的“官告民”案件。当时,张掖郡居延边塞一名官员粟君向县府递了诉纸,状告客民(即从外地来到居延谋生之人)寇恩欠了他一头牛。66岁的寇恩平时靠赶牛车给人拉货挣点雇佣费用,以养家糊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县府经过详细的案验调查,发现事情并不像粟君所说,最终裁定身为候职的粟君败诉,认定粟君为“政不直”。这则案件记录在36枚木质简牍上,出土于居延遗址。

历经千年黄沙,简牍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勾勒出东汉初年河西居延边塞的军事、民政、法律、经济图景。

△居延新简·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的部分简牍

历经漫漫岁月长河,这三个动人的故事没有被淹没,依然如此生动地呈现在你我眼前,你是否意识到,这是多么神奇?而这份神奇正仰赖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汉字的结构数千年来没有改变。因为汉字,我们得以了解遥远神秘的商周王朝,饱览灿若群星的百家争鸣,欣赏字字珠玑的唐诗宋词,知晓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的苦难与辉煌。而借由汉字,后人也将读懂你我的故事,领略我们这个时代的华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汉字,正是一个无比生动的体现。

图文综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人民出版社公众号、中国大百科全书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