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紧盯产业 精准转化丨新质生产力观察

大象时政2024-02-26 20:06:54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河南加速完善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加快汇聚前沿技术成果资源,提升转化的效率和专业化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艺轩:我面前这条智能安检线不同于其它的安检线,它可以同时容纳3到6名旅客进行安检。当我把行李放置在行李箱上之后,我面前的这个摄像头就会实时对我的人脸进行信息采集,这样我的行李信息、航班信息和人脸信息都会一一地对应,方便人找行李,也方便行李找人。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安检通道上,一套旅客智能安检线投入使用,两条轨道安装了80多个传感器,能够快速帮助分拣、复检问题行李。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海为智能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总监 袁杰:跟传统安检通道的效率相比,可以从原来的140人每小时提升到现在260人每小时,并且旅客的过检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减少到现在不到一分钟。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 邱先生:确实我包里边的水忘拿了,然后它检测出来之后,它直接就自己传回去了,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新颖的,而且挺方便的。

旅客安检速度慢、效率低是全世界机场共同面临的难题,中国船舶七一三所决定用军民融合技术转化解决这个难题。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专门事业部,组建专业团队,展开对产品的系列化研制、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市场推广。与郑州机场合作,攻关小组蹲点采集了郑州机场的大量数据,为机场定制了一套智能检测设备。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海为智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郭晨策:其实我们和机场的关系是一个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一个关系,我们这套系统也正是切合了绿色机场、智能机场这样一个特征,所以机场其实也愿意和我们合作,去为旅客提供更多的便捷的一个服务。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在河北正定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等全国15个城市、16个千万级机场进行了落地,销售收入超 9000万元,产品至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已成为民航领域智能旅客安检行业标杆。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产业部主任  刘萍:这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也是我们在民航智能装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突破“卡脖子”难题,持续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3年,自我转化、引进转化、许可转化等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在河南成效尽显,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4%,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0.3%。今年,河南将积极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张锐:结合着河南省的实际需要,能够拉动河南现有产业,把我们的各类的创新平台进一步地再做实,把省内这些一流研究单位的一些成果,就借助我们高能级的平台来汇聚过来。结合我们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我们要提前布局,形成新质生产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