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龙的传人①当过实习刑警的糖画艺人|面孔

大象新闻2024-02-09 08:48:10

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文 赵朝阳 徐照朋/图、视频

今年春节,河南43岁的刘胜利提前在自己的工作室做足了准备。“龙年肯定是求龙画的多,我得提前做一些。”

身高1米81的刘胜利,想象中应该是位粗犷的北方汉子,而他待人接物的言谈举止,却很是腼腆。安静的性格,也使得他能安心继承了爷爷的衣钵,成为非遗糖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上过警校的糖画艺人

刘胜利是地地道道的郑州人,爷爷是位走街串巷吹糖人、画糖画的老艺人。

说起来吹糖人、画糖画,大概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这项民间艺术的最大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好玩,还能吃,因而也最受孩子们追捧。

刘胜利完全记不清自己是几岁开始学艺,小时候贪吃贪玩的他总是围着会做糖画的爷爷转,耳濡目染,近水楼台,自然也就开始了练手。

第一次练摊儿是在1999年,高中毕业的刘胜利在这年的大年初四,独自背起挑子来到位于老鸦陈的省体育中心广场画糖画,“一块钱1个,4个小时挣了67块钱。”刘胜利说,笑呵呵数着满把零钞,倍儿有成就感。

而刘胜利的父亲并没有为儿子的自食其力感到高兴,他还是希望儿子能有个体面安稳的工作,而不是满世界的风雨飘摇。

就这样,刘胜利考上了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三年,我的学费书本费,都是我自己偷偷画糖画挣的。”

逆境中的守正与传承

警校毕业后,刘胜利虽然当过一段实习刑警,但终未如父所愿成为一名警察。后来听从父亲的意见,刘胜利又去一家电脑培训学校上了班。

无论是求学还是上班,刘胜利从没丢掉自己的手艺。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跑到街上练摊儿。2007年底,刘胜利鼓足勇气辞了职,他想把家传的糖画发扬光大。

“我决定一门心思画糖画的时候,正是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刘胜利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吹糖人、画糖画这样的传统手艺,发展上也遇到了瓶颈。2011年,刘胜利去河南登封参加中岳庙赶庙会,“摆摊儿8天,才卖了200多块钱。”因为收入过低,许多江湖糖画画匠选择了放弃,市场一度形成断档。

刘胜利于是开始思考这门民间艺术的守正传承。

2012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糖画网站,并成立了刘胜利糖画艺术培训中心。在总结传统糖画不耐热、不耐湿的经验基础上,他创新配方,制作出了能够常年保存的彩色糖画、立体糖画,作品也屡获大奖。

2013年,刘胜利糖画艺术被确定为郑州市非遗项目。次年,他本人也被评为糖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8分钟做出尺把高的飞龙糖画

在刘胜利的工作室,摆放着不少跟糖画有关的老物件:老一辈走街串巷叫卖用的拨浪鼓、响锣。旧式的小煤炉、煤油炉、电炉。老一代艺人用的拨插工具、铜锅铜勺。

“好多工具现在都淘汰了,但更多有意思的元素,我们还是想保留下来。”刘胜利说,比如老艺人常用的转盘,上面会画上10多种图案,有的简单,有的复杂。顾客花了钱,要现在转盘上“赌”一把运气。现在,这个趣味环节仍然保留着。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谈到兴头上,刘胜利现场献艺。

他打开卡式炉,起灶开火,支起了小铜锅,将事先预备好的琥珀色糖块倒入锅中慢熬。

随着糖块开化,工作室里飘起阵阵香气。

刘胜利用铜勺舀起一勺糖稀,在面前的纯白色大理石板上轻轻磕了几下,以勺为笔,手腕微倾,迂回反复中,一个龙头的五官轮廓便跃然而生。接下来,便是龙身、龙爪、龙鳞。总之,每个步骤必须一气呵成,“糖画受温度时间限制,必须把握好火候。糖稀稠了不行、稀了也不行,熬轻了不行,熬过火了也不行。讲究个稳、准、快、狠。”

记者一旁看看表,也就不到8分钟的光景,一幅尺把高的飞龙糖画便告完工。

这是一幅镂空的龙形糖画,龙综和龙鳞都是连笔勾而成,完工后像极了剪纸艺术。刘胜利说,这种糖塑方法比较费工耗时,如果是实心的,做起来会更快。

“中国龙贵在包容”

 “糖画的关键就是火候,中间不能停笔、顿笔。”刘胜利趁热打铁,又创作了一幅实心的腾龙糖画,轮廓的画法基本相似,不同的是龙鳞,要趁着糖稀似干未干的时候,用工具在上面密集敲打。

整个实心糖龙的制作过程,不到3分钟。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速度,比古龙小说里的刀剑还快,就像拿糖稀“泼”出来了一条龙。再看看刘胜利,稳扎稳打气定神闲。

这十几年,刘胜利到过全国不少地方,还跑过国外。门下收了800多个徒弟,还有不少“洋徒弟”。糖画,在刘胜利的手里,真的如他所愿给发扬光大了。

“我们中国民间文化是最包容的,就像龙,有鹿角、驼面、牛儿、马鬃、蛇身、鱼鳞、虎肘、鹰爪。”最后,刘胜利用镊子从一旁的小盒子里取出两粒小糖豆,在铜锅里沾了点糖稀,往眼位置一按,随口道:“这叫‘画龙点睛’。”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