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改革开放45周年|我和我的教育人生

教育观察2023-12-19 17:01:50

大象新闻记者 高冬丽

1978年当教师,2014年退休,郑州市第十一中学退休教师刘俊说,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教师。

从1978年到2023年,这45年来,河南教育渐入佳境。“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每一次的变革,都成学生、老师、学校的成长之路。

如今,退休在家的刘俊还时常关注着河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说,他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成为一名教师。

(刘俊老师)

“那一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75年,作为工农兵学员的刘俊被推荐上郑州师专,也就是现在的郑州师范学院。

“当时是推荐+考试的形式。”刘俊说,虽然不像高考这么难,但也不容易。他记得很清楚,他们那一届,应该是有100多人,只推荐了两三个人上大学。刘俊学的是农知专业,也就是现在说的生物专业。

不过,他也说,自己最想学的专业是数学,虽然没有被首选的专业录取,但能被推荐上大学,还是很幸运,毕竟在当时,河南的大学数量并不多。

资料显示,1978年,河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数量仅为24所。

当然,对刘俊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上了大学,毕业后“包分配”,要么当老师,要么回到农村当个技术员,最起码,不用再种地了。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门)

1978年,大学毕业,刘俊被分配到了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成为一名教师。

“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感觉很自豪。”刘俊说,当年,和他一起分配到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老师共有9个。

当时的郑州市第十一中学位于人民路7号,也就是在那一年,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恢复单设高中建制,学制两年,不过,初中也依旧存在。刚入校,刘俊就成为一名初三化学老师兼班主任。

之后,刘俊就成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爱学习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学历远远不够,于是,他选择继续进修,拿下了研究生学历。

“最好的建筑在学校 最美的风景是校园”

刘俊说,1978年,他刚来到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时候,学校的办学条件很简陋。

“那时候,所有学校条件都差不多。”他说,楼是50年代的楼,教室里用的课桌,还是两人共用一个的长课桌、长条椅,教室里也没有炉子,冬天很冷。直到90年代中后期,教室里才装上带烟囱的炉子。

不过,条件一直在变好。2000年,他所在的学校给老师们配发了电脑,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先进的了。2005年,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搬进了位于经开区朝凤路的新校区。

“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刘俊说,后来,他越来越留意到,不止是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在变好。信息化教育也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新校区校门全景图)

有数字为证。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郑州教育人也向社会提交了“答卷”:五年来,新建了13所普通高中,其中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开元校区、郑州市第十八中学和郑州市郑开学校新校区已投入使用。这些新建的高中也成为了附近颜值最高的风景之一。不少学校可谓名副其实的现代化、智慧化校园。体育馆高端大气,功能齐备,艺术馆恢弘大气,各种场馆既可以满足教学、工作、运动的物质功能,也能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陶冶情操的精神要求。

2019年8月2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发布会上也提到,普通高中教育围绕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实施薄弱高中改造项目。

“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刘俊说,师生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到处是 ‘舞台’ 越来越多元”

作为一名老教师,刘俊感触最深的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才,学校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走出去”已经成常态。

他还记得刚当教师那几年,学校一般都是在元旦、运动会等活动时,大家都会唱唱跳跳、表演节目、比赛,活动相对也比较单一。90年代中后期,刘俊到政教处工作,这里也主要负责学生们的德育活动等。

(20世纪90年代,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运动会入场式)

“最开始,学生们的活动仅限于出去当个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等。”刘俊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内涵的不断延展,校内校外的活动丰富起来,就连学校的办学也越来越多样化。

的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促进高中办学体制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2014年9月,国务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吹响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号角,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从育分到育人,着眼终身发展,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2014年,我省确定了58所学校为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

“分数很重要,但分数不再是唯一出路。”刘俊说,学校也乐于给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特长。文学社团、体育社团、文艺社团等多了起来,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人才。

郑州十一中1997届校友张凌云,她曾是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台长、传播学博士,先后在凤凰卫视北京记者站和香港总部工作长达10逾年。当年在上高中期间,不仅形象好、气质佳、演讲比赛也很突出。2019年,张凌云在回母校时还提到,“母校给了我众多展示个人特长和锻炼的机会。”

高中多样化,我省也一直在为之努力。今年年初的省教育工作会上,我省就提到,探索建设一批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遴选一批高校参与普通高中学科建设,探索高校和普通高中衔接培养机制,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拔尖后备人才。

“大学之路宽了 这才是 ‘桃李满天下’”

刘俊很珍惜自己上大学的机会,他说在大学期间,他们的课时安排几乎和高中一样,从早读到晚自习,大家都很努力。即使在工作以后,他也没有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

几十年在高中校园的他,也目睹了学生们寒窗苦读的情景。

“学生们都是晚上偷偷在宿舍复习。”刘俊说,他们都很心疼这些学生,所以,晚上,他们就直接拉电闸,“休息好才更有精力投入学习”。

不过,他也欣喜的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好大学的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好大学也越来越多。

伴随着学生们成长的是,我省的高校总数也一直在增加。数字显示,我省高校总数达到168所,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突破300万人,我省成为全国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最多的省份。

“我教过的学生,有体育生、艺术生,也有文化课突出的学生,大家都在各自的特长方面进一步求学深造。”刘俊说,当然,随着国际化,身边出国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从教几十年,“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这才是真正的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这也是他作为老师最朴素的愿望。如今,已经退休的他还时常关注着河南教育的发展。对他而言,幸福就在每一个瞬间:走在路上,碰到自己曾经的学生给自己打招呼;教师节,收到自己学生的祝福信息。他都觉得幸福无比,他说,这辈子最自豪的事就是成为一名教师。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