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梳篦“重生”,焕发新活力
大象新闻记者 赵北 朱力严
中华梳篦文化源远流长,唐代张萱《捣练图》中仕女佩戴的发梳、战国玉梳,在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木梳技艺”第九代传承人陈庆伟的手中活灵活现、重获新生。陈庆伟告诉记者:“我通过设计梳子,唤醒人们对中国古代梳篦文化,尤其是梳篦文物的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王磊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APP体验更佳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大象新闻记者 赵北 朱力严
中华梳篦文化源远流长,唐代张萱《捣练图》中仕女佩戴的发梳、战国玉梳,在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木梳技艺”第九代传承人陈庆伟的手中活灵活现、重获新生。陈庆伟告诉记者:“我通过设计梳子,唤醒人们对中国古代梳篦文化,尤其是梳篦文物的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王磊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暂无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