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国好人”陈庆伟:每一把梳子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象新闻2023-11-18 14:30:32

大象新闻记者 赵北 朱力严

“梳子,尤其是雕刻梳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我制作的每一把梳子,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陈庆伟这样告诉记者。

陈庆伟,民间艺术人才高级艺术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荣登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今年40岁的陈庆伟,小时候常常跟着伯父摆弄制梳工具,自幼耳濡目染,对一块木头变成梳子的制作工艺充满了好奇和迷恋,大学毕业后返乡传承工艺,一坚持就是10余年。他专注于梳篦制作技艺发掘抢救,把家乡濒临消失的梳篦制作技艺传承发扬。为寻找制造优良木梳的方法,陈庆伟先后跑遍河南省18个地市和省外40多个地区,行程6万公里,广泛收集传统梳篦民间留存资料,拜访梳篦行业老艺人。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木梳制作技艺之中,陈庆伟从零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观看网络视频和学习专业书籍,边看边揣摩边手工制作,一个程序反复练习上百遍,双手被工具扎破成为家常便饭,至今手上还留有几处大伤疤。在熟练掌握手工雕刻技术的基础上,陈庆伟开始对传统的木梳制作技术进行创新。经过几百次的试验失败之后,陈庆伟终于将数控雕刻引入木梳制作,大大提高了木梳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桃木梳的制作工艺流程大体上有26道,主要有原材料的挑选、制胚、初加工半成品、成型、雕花、打磨、抛光等。陈庆伟说,这些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求制作者具备高超技艺和认真态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继承,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并不断研发新产品,赋予它文化价值、品牌价值,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陈庆伟这样说。

为了向社会大众普及梳篦文化,陈庆伟腾出自家的院落,建起了全国第一家个人开办的木梳展览馆,馆藏300多件历代木梳制品,他自己担任讲解员,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至今已接待来自社会各界的观众20000多人次,并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200多场,受众达10万多人次。在陈庆伟的不懈努力下,陈氏木梳并被列入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多年来,陈庆伟设计制作的木梳作品借助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通江达海。作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及部分非洲国家,小小木梳把中国文化的广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友善传递给了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助力村民致富、乡村振兴,陈庆伟创办了木梳制作技艺传授所,通过免费传授乡亲们制梳技艺,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下一步我就想办一个漯河梳篦博物馆,将悠久的梳篦文化历史呈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梳篦文化,让优秀的技艺和梳篦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