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央广关注河南“小店故事”】蔬菜批发档口的记账本:听“流水账”里的生活点滴

河南新闻广播2023-03-26 14:50:4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小店故事》,记录小店店主们平凡日子里的坚守,讲述这些了不起的小店一个个温润人心的故事,3月26日推出《蔬菜批发档口的记账本》,听“流水账”里的生活点滴。

凌晨两点,位于河南中牟的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里,一排排钢架大棚下透出稀微灯光,载满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不少档口已经开始忙活起来。

凌晨三点多,从山东寿光发来的一车蔬菜运抵孙春龙刘丛丛夫妻的档口

春夜微凉,孙春龙、刘丛丛夫妻在自家蔬菜档口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他们今年购进的第201车蔬菜终于在凌晨三点半运了进来。一车货,6米8长的车厢,近9吨的菜,长茄子100多件、丝瓜100多件、尖椒150多件,西葫芦有二三百件……刘丛丛从档口简易小屋里拿出记账本,逐一核对、清点。

刘丛丛拿出手机核对产地发来的电子货单

没有围墙的钢架大棚以立柱为界被分割成一个个档口,每个档口大约7.5米宽、21米深、6米高,能够同时停放下两辆厢式货车,这是市场里最小的铺面单位。万邦物流园里有7000多家和孙春龙他们夫妻俩一样守着档口的固定商户。

孙春龙做了十几年的流动商户,去年终于以每年6万元的租金租下这个档口。

孙春龙:以前自己没档口,就是租用别人的,临时用,发来一车货,就自己找车位停。没有自己的客户,没有基础,卖得就慢一点,价格也卖不上去。

他们雇了两名装卸工,把装运蔬菜的白色泡沫箱从车厢里拆卸下来,再分品类码放到档口的空地上。天色蒙蒙亮时,终于收拾停当,档口也迎来了第一单生意。

客户1:龙椒有没有?

刘丛丛:龙椒有,龙椒70一件。

档口的蔬菜以件计价,“一件”即是“一箱”,不同的蔬菜品种,每箱重量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客户2:要一个丝瓜、一个茄子。

孙春龙:丝瓜60,茄子40。小胖,拿胶带给箱子粘一下……

孙春龙(右)刚刚做成一单生意,顾客扫码付款

每做成一单生意,孙春龙夫妻都会详细记录在自家的账本上,再多写一份出货单留给客户。

刘丛丛:顾客过来拿货,给他记个单子,单价都给他写清楚,他回去好辨别,他卖货别卖错了价格。第一是自己好查账,第二是有顾客回来,万一他忘了哪天拿了什么货多少钱,我们给他找起来方便一点。

档口主打的是精品蔬菜,单价高,相对品质也更好。虽说平均每单生意的出货量不大,但客源稳定。每天来档口拿货的客户,有周边中牟、荥阳等地的菜贩,也有郑州市内的一些超市、餐馆,最近两三年还多了线上生鲜平台集中采买的订单。

老顾客亚森江在郑州白沙经营新疆风味饭店,每天早上八九点,他都会准时到孙春龙这里拿货。

亚森江:每天都来,最少要花一两千块钱。这个东西“一般好”的,我不要,要好的。

记者:这茄子买回去做什么用呀?

亚森江:就烤茄子嘛。一般买菜就到他这里来。一天能有三箱,三个饭店都要,生意还可以。

经营新疆风味饭店的亚森江(右二)是档口的老客户

验货、报数、扫码付款,亚森江很快带走了三箱长茄。孙春龙转身在记账本上写下“亚、长茄、三箱、信”,简简单单6个字,这是孙春龙习惯的记账方式。从2009年做蔬菜生意开始,他就坚持记手账,最初还只是一沓沓的便签纸,如今他的手账本早已摞了几人高。

孙春龙:这个是细账,我们单品多,十多个单品,你这个东西卖多少,那个东西卖多少,我们要对账的。一个单品,比方说卖辣椒,卖了多少斤,总共卖了多少钱。当天卖完一车,挣钱了、亏钱了,当天就出来了。亏了权当交学费了……

午饭时间,客流下降,独自看店的孙春龙点了份外卖。此时,他的棕色皮面记账本上,凌晨送来的一车货,出货流水就已经登记了八九页。孙春龙说,同款的记事本他批量买了很多,现在平均20天左右就能记满一本,生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

白天夫妻俩留下一人看店,点个外卖解决午饭问题

最开始从老家永城来郑州学做生意,听到什么地方有什么菜品卖得好,孙春龙就坐车一路寻过去,新疆、内蒙古、云南……天南地北找货源,一年下来,账本上记录的火车票钱就有两万多。

孙春龙:以前到产地去收货,没有熟人,都是坐车过去,公交车、客车、大巴车,基本上都坐过。那时候一说出去看货,提起来坐车,牙都疼了。去新疆坐得最长时间的绿皮火车,在车上两个白天三个晚上,坐也没地方坐,都在过道里面睡,一下车,腿都肿了。

从来就没有白走的路,时间长了,孙春龙结交了靠谱的供货方;走到山东寿光时,结识了妻子刘丛丛,一个人的打拼变成两人份的努力,档口以“丛丛精品蔬菜”为名,记录下这段缘分,也见证着小两口在市场里立稳脚跟。八年前,他们开始和寿光的农户合作,发展“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产地供货模式。

孙春龙:十多个单品基本上都是分包出去的,比方说长茄子、丝瓜、苦瓜都不一个产地,相差都是十几、二十公里,各个单品地方都有自己人在那里收货、看货。

孙春龙查看工人从产地发来的验货视频

蔬菜讲究新鲜,时间耽误不起。在产地雇工人收货、验货,孙春龙终于不用像当年那样来回奔波了。头一天晚上电话订货,第二天地头收货,第三天凌晨,新鲜蔬菜就运到了万邦档口。

孙春龙:我们就是产地跑得多了,取长补短,哪里的包装做得好、手工做得好,肯定是我们知道得多呀。在地里收货的工人,装车的、打包装的,都在这个群里面。今天收的货质量怎么样,在地里面要验货的。装箱一天能挣100元,我给你130元,多出来这个30元,就是让你给我看看质量……

孙春龙(右一)边陪客户验货,边接打订货电话

晚饭前,档口收工,妻子刘丛丛从家里赶来对账。订货、验货、走单、售后……蔬菜档口事无巨细,都被孙春龙夫妻记进了账本里;市场回暖、客户回流的点滴变化,也渗透在字里行间。

孙春龙:像在新郑开超市的这个客户,他一开始做的时候是两家店,我认识他四年多了,分店已经做到七家了,他发展速度还是挺快的……

客户的生意好了,他们的蔬菜档口生意也更稳定。夫妻俩已经在郑州安了家,把孩子和老人都接到了身边。档口的简易小屋里,手写账本越摞越高,他们夫妻俩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也许将来他们“小而精”的蔬菜生意可以不断扩大,店面能横跨多个蔬菜档口。

刘丛丛:我们会把十几个品类缩短到两三个,以辣椒为主,希望把椒类的规模做得更大一点。

孙春龙:像我们40来岁,正是干事的时候,肯定要拼一下的,毕竟咱们有能力有体力是不是,还是要干啊……

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资料图)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