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中听 | 假冒伪劣集中现原形,建立消费信心需要“每一天”

大象评论2023-03-16 10:19:19

评论员 王晓娜

又到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各类劣质产品、购物骗局,让观众再一次“开了眼”。

大众关注3·15,不是为了“吃瓜”,而是为了“避雷”。哪家食品工厂加了不合规的香精?医疗美容产业的背后是怎样?网络直播带货藏着什么样的骗局?在3·15晚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往没有注意到的“坑”。

直播间激情消费,原来是水军在“撑场子”;老人收到的评书机,放出来的是假冒伪劣保健品的广告;那些“ETC卡禁用”“快递丢失理赔”的信息,一点链接就会盗走你的余额……

正是3·15让我们知道,除了已知的食品安全、医美安全等问题,还有一些黑心商家,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骗你为假冒伪劣产品买单,还有各式花招,侵犯着你的个人信息安全。

有网友发出评论:“有问题不能仅在3·15曝光,另外364天都让消费者承担。”类似的声音并不少,这说明,大众希望市场监督能够常态化,希望365天都是放心的。

假冒伪劣产品,削减大众的信任,坑蒙拐骗的圈套,伤害大众的安全。正是那些肮脏的食品加工环境,那些形同虚设的安全设施,那些不合格的医疗产品,让大众一次次害怕:这还敢吃吗?那还敢买吗?

打假不止3·15,监督重在每一天。相关部门长期不断的检查、严格的管理,才能剔除假冒伪劣产品,让黑心商家不敢浑水摸鱼。打造安全的消费市场,才能增加社会消费的信心。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APP体验更佳
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