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河南:稳定粮食生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新闻广播2023-03-10 14:15:46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朱圣宇

↑点音频·听乡村振兴

3月10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各地正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在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小商品批发随处可见,直播带货声此起彼伏。村民姚献臣说:“原来我们都在外面赚钱,现在河北的、福建的朋友,他们都跑到我们村上来赚钱。”

大黄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是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他经常带着村民外出考察项目、招商引资。现在村里发展起来的渔具加工厂更是带动几万人就业。马豹子介绍,当地通过“公司+农户”模式从小做起,13个乡镇、数万人从事这一行业。“全国各地很多鱼钩、鱼漂,其实都是来自我们大黄,我们通过电商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全国人大代表赵昭于2008年回家养牛,如今成了正高级职业农民,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还带动了9个村的200户勤劳致富,带动了500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的上下游产业,两个村集体收入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海国勇是南阳市唐河县第一个流转大户。19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和引进良种,带动当地农业不断转型,带动1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土地流转规模4000多亩,置换出大批的劳动力出外打工就业,实现种植规模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乡村振兴、强农富民提出不少建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认为,要稳定和保障粮食播种面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就要攻克制约种子生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种业和配套设施研发创新能力和产能。

“从品种研发到生产技术到农机以及到小麦的深加工,如果能形成技术集成,进行产业链闭合提升,这将对我国粮食新的一千亿斤增产大有好处。在河南最能够把各方面的技术集成到一起,整体带动我们国家小麦的研究利用。”茹振钢建议,“在河南建立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在世界上也能彰显我国在小麦方面的技术集成和研发创新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国人大代表、南阳市唐河县仪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海国勇表示,目前的农业机械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农业全产业链需要体系化,要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和实施价格动态补贴。“还要扩大农机产品补贴范围,建议将补贴范围扩大到农林牧副渔各业,在环节上逐步扩大到包括水利提排设施等生产能力的补贴。要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加强对制约我国农机化主要环节的攻关和研发。”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河南省通过构建“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引导各地“量身定制”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草莓西施”吕妙霞正是通过特色农业带领乡亲们增收就业。

吕妙霞建议,加强农业各环节的科技投入。“种植业上的科技研发,有好的种子才能种出来好的产品;设施上的科技,比如数字化的科技智能大棚,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管理方面的科技,比如说水肥一体化的种植管道、智能机械;用人方面的科技,现在农村人才特别缺,如果说有科技人才和专家教授等等,那么农业一定会做大做强。”

吕妙霞认为,各地因地制宜与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为乡村振兴“造血”,才能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村集体经济和龙头企业相结合、相联动,才真正能达到合作共赢,集体经济的收入会更高,而且能持久下去,更能稳住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同时,把产业、文化、科技和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中就能铺开一条宽阔的致富道路。”吕妙霞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