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十年固根,筑牢城市地下“能源动脉”

河南乡村频道2022-09-22 16:04:58

      “电缆环流和通道内温度都正常,这些年来虽然电缆线路和设备越来越多,但运行的可靠性也越来越强了。”9月11日,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维班班长袁朝晖在电缆监控大屏前观察城市地下电缆的运行状态。他一边翻看记事本记录一边说道,“十年以来,郑州电缆的总长度从169公里增长到933公里,隧道总长从31公里增长到133公里,如今市区三环以内只剩下不到200公里的架空线路,相信不久后这些架空线路就只能在老照片中看到了。”

         

1983年的郑州电网总共只有10座变电站,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6座500千伏变电站、47座220千伏变电站、235座110千伏变电站和58座35千伏变电站。今天的郑州电网,形成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500千伏环网支撑,220千伏分区平衡,110千伏深入负荷中心,10千伏全面覆盖,网架坚强可靠、设备智能先进的特大型区域中心电网。伴随着电网的全面发展,城市电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重塑美丽“商都”风貌。

科学建设改善隧道环境

“这十年,我觉得变化最大的是电缆隧道的环境。”王匀生作为从事高压电缆运行超过30年的员工,说起郑州电缆隧道这十年的发展十分感慨,“过去我们的电缆隧道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地下走廊,走廊里有支架,支架上放满电缆,走廊上每隔10米有一盏白织灯。那个时候我们巡视都带着雨靴,拿着手电,因为隧道环境不好,巡视的过程中经常碰见积水,需要来回换雨靴,光线也不太好,检查设备时需要打开手电补充照明。即使这样我们也觉得很了不起,因为全国能大量修建隧道的城市不多,当年省内也就郑州有电缆隧道。”

十几年来郑州电缆变化巨大,如今电缆隧道要按照地下使用100年的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采用了和地铁一样的盾构工艺,十分宽敞明亮,还配置了自动排水泵组,再也不用带着雨靴和手电巡视了,隧道里还有电话机和网络,有急事了可以随时和外边联系。“我明年就退休了,但是我现在每天都下隧道去走走看看,看不够啊!”王匀生十分感慨地说道。

郑州2012年之前投运的电缆隧道大部分是早期采用明挖回填方式建设的隧道,以位于郑州火车站附近的月季变隧道为例,宽只有1.8米、高2米,高压电缆分布在两侧的支架上,工作人员两人一组,一前一后,走在中间半米宽的巡检步道上,距离高压电缆不过一拃宽。遇上下雨,砖混结构的电缆隧道还非常容易进水,隧道环境异常恶劣。2016年6月,郑州第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电缆隧道220千伏红旗变电缆隧道,宽、高各3.5米,检修步道有一米多宽,人可以骑自行车在隧道里穿梭,隧道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科技赋能优化运维方式

十年来,隧道不仅硬件水平得到了提升,而且软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016年,郑州供电公司研制了电缆隧道自动化监控巡检系统并投入运行,该系统能够全方位自动化监测电缆隧道内各种运行数据,配合机器人自动化巡检,可以实现对隧道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在郑州供电公司电缆运行监控中心,运维班长袁朝晖介绍说:“现在我们巡视不一定非要下隧道巡视,平时在监控中心就可以完成很多巡检工作,我们的隧道安装了环境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湿度、有毒有害气体,可以远程控制风机和水泵完成排水换气工作;电缆上还安装了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电缆运行状态。设备虽然多了,但是我们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让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充足、可靠、智能的电力,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的同时,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在郑州西三环附近一条正在建设的电缆隧道中,完成敷设的第一条线路即将送电投运,这也是省内首条“上下双洞”模式建设的电缆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直径更是达到目前省内最大的6.1米。“这条隧道是我省目前唯一一条具备500千伏超高压电缆运行条件的电力隧道,未来电缆的运行可靠性和供电容量都将大幅提升。”郑州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责高建超介绍说。

装备升级丰富检测手段

“别小看这些仪器,这里面的检测设备价值不菲,有了它们,我们就能更好地保障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对外停电。”在电缆运检中心仓库,电缆检测班班长白永锐介绍,5年前如果要对一条长距离电缆线路做交接试验,需要提前3个月从其他城市预定设备,近两年来通过不断升级设备,已经可以独立完成15公里电缆线路的交接试验,在全国都属于先进水平。“我们现在不仅在郑州做检测试验,还支撑着全省各地市的电缆检测试验任务。”白永锐自豪地说。

电缆的飞速增长也使电缆通道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在提升装备的基础上,郑州供电公司不断创新检测方法,提高电缆故障检测效率。如今电缆发生故障,检测人员使用故障检测仪、测距仪、定点仪等设备,配合采用低压脉冲、脉冲电流、二次脉冲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故障位置锁定在半米之内,及时处理并恢复运行。

“我从事电缆运检工作16年了,经历过很多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电缆隧道的发展和我们城市的发展始终保持着同频共振,我们努力打造国内一流高压电缆专业,也是在服务郑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电缆运检中心主任赵勇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