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信阳市多举措推进政务服务工作

大象河南2022-06-28 10:29:26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亮 通讯员 艾梦雯/图

6月28日,信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2022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信阳市政务大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夏国宗,介绍了推进政务服务方面采取的多项改革举措。

实行受审分离改革,推进一窗受理方便办

在全省率先通过引入第三方政务服务机构的方式,组建近600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入驻市县两级大厅,开展“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改革。目前,市、县(区)16个政务服务大厅已完成13个。对改革涉及的五大类综合受理窗口人员全部由外包人员轮换,统一管理、统一着装、统一考评,办事企业和群众不再与后台部门审批人员接触,构建起窗口和后台审批之间的“防火墙”,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推动了服务流程方式重塑、管理运行模式重构,提升了整体形象。自“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改革落地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综合窗口共办理业务94405余件、服务企业群众186243人次,收到企业群众的锦旗、感谢信、当面感谢及视频感谢60余次,窗口投诉量较上年度同期下降近60%,好评率100%,获得办事企业群众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完美彰显市政务服务中心“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服务品质。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一件事平台简单办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部署要求,及时印发《信阳市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实施方案》和《信阳市“一件事一次办”操作规程》,围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开展“五个简化”(即简化申报方式、申请材料、办理模式、审核程序、取证方式),实现一个主题(即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线上搭建“一件事一次办”平台,线下设置“一件事一次办”专窗,企业和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只需线上填写一张表单或线下到大厅专窗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办好。同时,通过市、县两级联动,实现市本级和各县(区)多点同办,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跑一个窗、办一件事”。目前,全市已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事项99项、累计服务企业群众1672次,其中,市本级办理1344件、县(区)办理328件。通过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办理时限分别减少42%、74%、70%。

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

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抓审批入驻。强力推动“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落实,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内51个具有行政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的部门进驻到位,21个部门专门设立审批科室或将其所有审批职能整合至一个科室。部门业务量较少、办理频率低或常年无业务的部门全部纳入无差别综合受理,彻底消除“前店后厂”现象,确保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抓人员精简。2022年3月,市“放管服效”改革推进审批便民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和“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各进驻窗口对外包窗口人员适当授权,对进驻人员进一步优化整合,切实将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政务大厅窗口后台,代表单位专职履行审批职能。截止3月31日,按照人员保留5人以下的原则,将市政府各部门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人员数压缩至185人,人员精减达58%。抓窗口考核。为做好“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后半篇文章,市“放管服效”改革推进审批便民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信阳市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考核办法》,重点在政务服务满意度、业务办理和服务质量、参与配合大厅标准化建设三方面对大厅的窗口单位进行月考核、季排名,对后三位的单位和人员实行末尾淘汰机制,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体系,督促部门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实行有呼必应有诉即办,解决疑难问题兜底办

坚持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确保群众诉求的事情有人问、有人管,坚决破除政务服务的各类“梗阻”现象,构建全流程闭环兜底服务。设立“业务办不成 局长现场办”反映窗口,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严格依照《“业务办不成局长现场办”反映窗口工作规则》,尽力把企业群众反馈“办不成的事”依法依规办成,不符合规定的事充分解释到位。今年以来,“业务办不成 局长现场办”反映窗口共受理群众诉求65件,办结65件,其中协调局长处理1件,办结率100%;接待群众咨询1320件,解答1320件;收到群众自发赠送锦旗3面。

推动区块链场景应用和数据共享,审批服务智能办

今年以来,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组织不动产、房产、公积金等窗口单位梳理出购新建商品房办理不动产登记、房屋套数查询等场景15个,推动电子签章、电子身份证和电子发票在不动产登记业务中的应用,实现部分材料免提交。目前,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由8个减至2个,出证时间由3天减至1天。如“购新建商品房办理不动产登记”,通过政务区块链平台获取买卖夫妻双方身份证、契税发票、购房全额发票、结婚证、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交易备案证明等信息,实现“线上数据留存、线下无需提交”。数据共享方面,目前信阳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接入单位48家,接入数据5.67亿条,累计数据交换次数为936383.75万次。电子证照方面,目前已完成了全市所有相关单位和各县区的电子签章收集和制作,共制作电子签章1015个;完成首批20个可用电子证照清单的梳理,办事主体在政务服务平台提交事项办理申请后,所需材料包含清单中电子证照的,无须办事主体提供。截至目前共完成电子证照模板制证类型163类,向省级平台推送有效证照数据95万条。

组建红色帮办队伍,为特殊群体提供帮代办

从机关工作人员、部门审批人员、政务服务外包工作人员中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精干力量,建立“红色店小二”帮办代办服务队伍,重点为行动不便等办事困难的特殊群体,提供企业开办、惠企政策、涉老事项等方面的咨询、辅导、帮办、代办等优质、高效、便捷的“一对一”服务。公布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帮办代办高频事项清单,创新性推出“红帮帮”“绿通通”卡通人物形象为政务服务代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解释各项要求及材料,帮助群众理解办事信息。对到政务服务大厅现场办事的特殊群体,办事前主动对接引导,办事中精准咨询辅导,办事后邀请评价监督,做到简单事项一次办好、复杂事项全程代办,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自帮代办队伍组建以来,累计已提供帮代办服务1240余次。

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方便企业群众随时办

通过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 打破政务服务时间空间限制,打造24 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大厅。建成高标准 24 小时政务自助服务专区,配备综合自助服务机和智能工作台,已进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公安、电力、税务、住房公积金等10个部门的29台设备,1225个政务服务事项申报业务和 46个政务服务事项的查询打印业务实现自助查询办理。在24小时政务服务专区配备智能文件柜,企业和群众办事可自助存取审批材料、审批结果,真正实现零见面、自助办、指尖办,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切身体验到 “全天候”“多领域”“自助化”的政务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