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信阳胜利路学校教师王义东:三尺讲台育桃李 丹心热血沃新花

大象联播2022-06-23 16:08:02

大象新闻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袁志磊 文陈玉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盛夏时节,信阳市胜利路学校静谧的图书馆里,竹影透纱窗,枝叶婆娑。阳光洒在书页上,而桌前的人正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桌前的这位“学生”名叫王义东,是一位从教26年的老教师。     

用心雕刻琢磨教育方法

大学毕业后,王义东实现了儿时的愿望,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回忆起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情景,王义东感慨万分。讲课的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王义东辗转反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练习了一遍又一遍的话语,还是忍不住在脑子里再过一遍。

然而即使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走上讲台上的那一刻,面对着台下几十张求知的面庞,面对听课的领导、老师,王义东的手心还是不禁渗出了汗珠。

短短的几十分钟如同在锅上煎烤,直到下课铃声打响的那一刻,他才长出了一口气。

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王义东发现即便事前一遍遍的准备,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状况,面对孩子们勃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讲课时依旧不能够得心应手。从这时起,王义东立志将自己变成一把刻刀,从内而外,雕琢自身。

优秀教师的身旁,优秀课堂的屋后,总能见到王义东的身影。每当授课遇到问题时,他就向身边的名师、同伴求教,反复倾听、琢磨他们的课,也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给予指导,提出意见。

就这样,从描摹开始,通过刻苦钻研,反复练习,王义东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可在教学中,问题依旧很多,教参上的所有问题都涉及了,为什么有的孩子依旧迷茫。王义东总结反思,如何能够找到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教给孩子的办法。身为教师,教书育人,难道他只是作为教参的搬运工么?

一个教师,不能只考虑学生学什么内容,更要思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是一部分,学习方法才是贯穿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

教师自己大包大揽的考虑课堂内容,只注重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真的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边思考边学习么?带着对于自己教学问题的反思,王义东开始尝试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教学感悟,王义东用最本真却最有用的办法,记录下自己每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从自身找问题,与昨天相对比。 王义东深知只有总结错误才能够不断进步。

他放慢自己的教学速度,倾听其他教师的课,比较不同授课风格、授课方法的不同,再对比自身思考问题所在。同时王义东寻求一切可使用的路径,借助网络学习同一节课,名师大家如何讲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王义东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从书本中汲取经验,沿着历史长河中无数先人踏过的足迹不断摸索追寻。

起初,他只研读教育专业书籍,在中外教育家的话语中了解不同教育方法,将教育理念寓于数学课堂之中。在阅读中,越学习越觉得自身浅薄,王义东渐渐的扩大了自己的阅读面,不再局限于专业书籍,经典著作、读哲学、读美学……他都广泛涉猎。每一个空闲的午后和夜晚,都能在图书馆里见到王义东孜孜不倦的身影。希望自己能积厚而薄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义东成为了学校图书馆借阅最多最勤的老师,对于每一本书的摆放位置他甚至比管理员还清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大量而广泛的阅读,“支撑”了他的教育生命,书香濡染了他的人格,文学侵染了他的课堂。

在他的课堂里,数学不再是一个个纸上的数字,它们被他赋予诗意和灵魂。在他的教育中,学习不再是习题和理论组成,而是富于思考与创新。

就这样,在名师大家的牵引下,在反复不断的磨练中,他的课堂教学初具模式。他的数学世界成为孩子们释放天性、提升能力的美好天地。

同时他也开始在省、市、县各种教学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陆续荣获全区优质课堂大赛一等奖,信阳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用爱探索打造精彩课堂

2019年8月,信阳市浉河区政府组织了“招才引智”活动,王义东参加了人才选拔,并以笔试、面试综合第一的成绩进入了信阳市胜利路学校。

入校后,信阳市胜利路学校为优秀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助力,校长吴黎霞的鼓励和支持给了他巨大的力量。借助学校课程改革的东风,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思想更加成熟,王义东和他的团队一起申报了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中数学“六步导学法”课堂模式的研究》。

起初,他和成员们对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也一筹莫展。但是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他发现上课时孩子们过与被动的接受,缺乏学习创新性,不会主动的去探寻。

特别是针对基础知识版块的讲解,学生没有主动探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依靠老师的灌输式教学,只会导致教师的付出事倍功半且学生收效甚微。

于是,第一步王义东将“六步导学法”中的“学”作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的研究。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就像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

王义东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设置不同的预习题。只针对预习要求和方法做明确要求,剩余的部分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几个课时下来,王义东发现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在上课时教师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讲解耗时相对减少,老师讲课进度更快,讲解更加明晰,拓展更加深入,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加轻松,掌握速度更快,接受能力变好。

但是慢慢的,王义东又觉得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预习教师来检测,这些还不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王义东将检测方法再次修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他将检测环节变为展示环节。

课前充分预习,为了展示时有所创新,学生也更加发散思维,多种角度别出心裁的思考展示内容,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然而孩子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展示时如果没有统筹好就会出现台上在展示,台下无所事事的问题。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这种情况,王义东采用台上台下同步进行的形式。

可以是“小老师”为核心叫组叫号展示,也可以是以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进行展示。

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自主学习题”的答案,也可以是自己预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可以是自己预习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是预习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重要的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每一次展示,都能达到对孩子知识的检测,和对孩子能力的提升。

王义东班中的一位学生,初进班时不善言辞,回答问题声音打颤,一上台就会紧张的落泪。王义东密切关注这位学生,经过悉心的鼓励,和几次展示训练,这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大大提升,学习自信心也高了许多。

一段时间下来,不仅做小老师有模有样,还成为了学校文学社的小记者。

有了这一段的成果,王义东对后续的研究更有信心。

满怀信心、继续前行的同时,王义东针对每一个环节都作出总结。在针对“研”这个环节进行研究时,他鉴于之前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

针对有些小组合作表面轰轰烈烈,实际部分学生浑水摸鱼,未学到东西的情况,王义东在编排小组时结合小组成员的成绩、性别、个性等诸方面的差异,对于人员精心搭配,合理分工。

针对部分同学可能容易走神不够融入的情况,王义东在授课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合作的形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打分几方面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融入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课题终于顺利的结题。

王义东回忆道:“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出现种种问题,但学校的全力支持,课堂的不断优化,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作为老师的我们收获颇多。”短短三年,在学校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胜利路学校这片沃土的培育下,他迅速成长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信阳市优秀教师”“浉河区首批名师”。

26年教学生涯,王义东一直坚信,爱,是教育的根基和归宿。

王义东说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作为教师,要抓住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总结方法,才能够让学生进步,让自己进步。”

一个鼓励的微笑,一记肩背上的轻拍,一次心与心的谈话,王义东用心雕琢,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和学生一起进步的老师。

一个善良的细节,一种便捷的解法,一丝友爱的闪光,王义东用爱耕耘教学,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挖掘和放大。

教师生涯的书页轻轻翻过,王义东所带的班级在历年综合评比中,均位居年级第一,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文明班集体”等荣誉称号。看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王义东说:“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是教育让我找寻到了人生的意义。”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