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潮”起东方·四川丨乔进双梅代表:文化自信不仅是本民族热爱 也在于外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

大象新闻2022-03-07 11:38:07

2020年,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了小康梦;2021年12月,四川仁沐新高速马边支线段正式通车,这是第一条直通小凉山彝区腹地的高速公路;2022年3月5日,乔进双梅带着自己关于彝绣扶持的建议,着一身精心设计、改良后的传统彝族服饰,来到了北京会场。

这套漂亮的服饰,是乔进双梅和姐妹们合作完成。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乔进双梅是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刺绣工。因为来自基层,她对“文化自信”的观察更多来自于生活,话里话外充满了对家乡和彝绣文化最朴素的热爱。

小凉山彝族刺绣是彝族四大民间传统手工之一,盛行于峨边、马边、雷波、屏边等小凉山彝族地区。据《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因与汉族刺绣融合,彝绣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刺绣在彝族妇女中盛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至今。2009年7月,小凉山彝族刺绣列入第二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尽管技艺精湛、文化厚重,彝绣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却十分坎坷。“从前,彝绣在我们那里不仅没人做、没人穿,也卖不出去。”乔进双梅说,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农村妇女在本地就业增收又十分艰难,“为什么不通过努力和探索,走出一条彝区农村妇女依靠彝族刺绣居家灵活就业的新路子?”

2015年,乔进双梅所在的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起步了。“刚开始只有5个人。”在各级政策支持、当地政府重视和合作社“绣娘”们坚守付出下,大家当初期待的“新路子”日渐清晰,那就是“刺绣+妇女+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到现在,合作社已有800余人加入,培训人数已超过3万,而精美的彝绣早已飞出小凉山,飘洋过海。

(乔进双梅展示彝族传统服饰上的刺绣)

“乡亲们增了收,日子越来越红火,对彝绣也越来越有信心。”乔进双梅认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如今,这股自信的风已经吹遍了大小凉山,特别是在她所在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人人都成为了“绣娘”。在小区、公园、街边,退休老人、环卫工人、摊主老板们,只要闲暇之余,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在做着搓线、放线、剪花、绣花的活。

“绣的人多,穿的人也多了。越来越多人穿着我们的传统服饰出门工作、旅游,比之前要‘自信’很多了。”乔进双梅告诉记者,自己心目中的文化自信,不仅是本民族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在于社会各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发自内心的尊重、喜爱。

正如乔进双梅所说,越来越多外面的人爱上彝绣。特别是高速通车后,马边县城的彝族文化街,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都有由外地游客们撑起的热闹。“有游客们会租我们的传统服饰来拍照,也有很多人是为了专门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衣服而来。经过设计、颜色、用料上的改良后,来购买彝绣服饰、文创产品的外地人、外国人都变得更多了!”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