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潮”起东方·重庆 | 李绍玉代表:用好“国潮”元素,让非遗“火起来”

大象新闻2022-03-07 11:44:09

近年来,有一个“很中国”的热词,那就是“国潮”。顾名思义,国是指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意指传统;“潮”是潮流,则是将传统文化与融入新时代的潮流文化,让传统焕新。

“随着‘国潮’概念的兴起,传统文化不断‘出圈’,非遗的传承发展迎来新机遇。”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要用好“国潮”元素,不能仅满足让非遗“活下去”,还要想办法让它“火起来”。

“国潮”兴起有利于非遗文化推广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李绍玉特地将一幅“书法”作品《砥柱铭》带进了行李箱。

这幅手书长卷有9米多长,黑的字,红的章,看似由毛笔书写,实则却是用苗绣一针一线绣成。李绍玉说,这幅作品其实就是一次“国潮”与非遗融合的尝试。

据了解,《砥柱铭》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长8.24米。而她创作的这幅苗绣版《砥柱铭》宽0.5米,长9.3米,画心足有8.5米长,几乎是1:1复刻了原版手卷。

“黄庭坚曾在彭水生活过多年,他写的《砥柱铭》是我国宝贵的书法瑰宝之一,在彭水也有不少人研究这幅作品,所以我就想着做个苗绣版《砥柱铭》。”

李绍玉说,她历时两年多时间,用了一万多米绣线,绣了上百万针,最终用苗绣技艺把《砥柱铭》呈现在了9米多长的绣布上,让传统书法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记者注意到,李绍玉绣出来的字体和题跋与原图基本没有出入,就像是一幅真正的“书法”作品。

“我把这幅作品带到北京,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让非遗‘火起来’。”李绍玉说,非遗文化独具特色,本身就有着非凡魅力。而近年来“国潮”文化热度不断攀升,非遗文化蕴含的东方古典美学在各个群体中的影响逐渐扩大,民众对国潮非遗的认同感也在逐步提升,这对于非遗文化的推广是个非常好的契机。

用好“国潮”元素让非遗时尚起来

作为彭水苗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几年,李绍玉多次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李绍玉也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地见效的建议》。

李绍玉认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一环,除了要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外,更要考虑非遗的创新融合。

“目前大多数非遗传承人年龄层主要分布在中老年龄段,其产品仍停留在初始阶段或者创新设计不足,产品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甚至是即将要成为主力消费的年轻群体。”

李绍玉在调研中发现,面向大众的非遗相关产品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设计单调、制作简陋、包装低劣等问题,可以说是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

“这既背离了非遗的本真性,也影响了普通从业者提高收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和传承人群的扩大,最终影响了传承后劲。”

在李绍玉看来,非遗产业亟须提高产品创新设计研发人才,需要更多能够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设计者了解非遗文化并参与其中。

“比如,用好‘国潮’元素,通过进一步研发设计,在守正中创新,让非遗时尚起来。”

李绍玉还建议,各地尽快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价值的同时,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功用,融入现代元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涅槃。

(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 摄影 高科 甘侠义)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说两句 好运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