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象新闻APP

怀抱梦想 脚踏实地

“当打之年”《梨园春》不破不立就是要“破圈”

河南卫视2021-03-28 18:41:57

《唐宫夜宴》的惊艳、元宵晚会的热度,才让大家想到,原来河南台要讲的是一个延续了很久很久的故事——中华文化的故事。而且,它的确用了很久很久的时间把这个故事讲下来。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坚守本心做节目,一直是河南台默默在做的事。比如,《梨园春》。

每逢周日傍晚就会早早吃完晚饭,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梨园春》。是很多人记忆中关于一个家庭仪式感的场景。即使不是河南人,大多也能哼两句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梨园春》1994年首播,到今天已经27年了,如今已播出超过1000期,是国内卫视自主创办且开播时间最长的戏曲节目之一,也是中华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者。2004年《超级女声》的爆火掀开了全国几十家卫视台“空中大战”的序幕。“海选”一时成了全国各个节目的热门形式。没有人会注意,河南台的《梨园春》早早地就引入了“海选”的概念。海选+戏迷擂台赛机制,让《梨园春》保持着多年竞争优势,并成为现在重要呈现形式。这让节目增添了更多的刺激性,同时也捧红了不少草根明星。

荥阳女孩秦梦瑶七岁那年,一段朝阳沟,分饰4角,成为《梨园春》的经典。2000年,她成为《梨园春》戏迷擂台赛年终总决赛银奖擂主。2008年,初三学生韩鹏飞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从河北邯郸赶到郑州,参加第498期《梨园春》,攻下当期擂主,成为年度冠军。32岁那年,原本吹唢呐的张艳红,以高亢亮丽的嗓音唱了一曲《收姜维》,成为当年《梨园春》的人气擂主。还有小孔莹、孙帅、杨默含……

守护和传承“文化中国”一直是河南卫视心心念念、念念不忘的心头大事。戏曲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现代社会,传统戏曲呈现出来了某种颓势,其中的表现之一是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不足。有人曾用“老戏老演老观众”来形容戏曲艺术的现状。

面对年轻群体对戏曲的不感冒,《梨园春》主持人庞晓戈说:“我总是在想,现在说年轻人好像不爱戏曲,真正原因是他们接触戏曲的机会太少了。我在工作中了解到,其实中国的那些好故事、中华美德、中国的精神都蕴含在这些博大精深的戏文里,中国戏曲实际上真的是一个宝藏。真正接触的时候,会发现不像原来觉得那样冗长,艰涩难懂,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喜欢“她”。”

而面对年轻人对戏曲完全没法提起兴趣,《梨园春》导演大雄同样觉得困扰;“年轻人就是一听到戏曲两个字,就没兴趣,他根本不想了解”。戏曲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瑰宝,既要保护又要传承。如何让“老”戏走进年轻人的心里,这次河南台又放大招了!

爱情主题、恋爱技巧、国潮文化、360°沉浸式体验,还有cospaly、汉服和盲盒。你猜猜这说的是什么?答案,就是戏曲?国潮复兴正当时!为了让戏曲更好看、更有趣、更好玩,《梨园春》栏目组这次苦思冥想,推翻了600多个方案,不停的在寻找方法,为的就是贴近年轻观众。

不同的流派、剧种、名家,荟萃到舞台上;沉浸式的话剧体验;360度的沉浸式舞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实景和虚拟的结合让演员置身其中,观众身临其境……”导演大雄说,“我们这次就是要破圈!就是想着怎么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进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大象号创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大象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打开大象新闻APP
期待你查重0%的评论…
0
0